捷豹XEL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捷豹的替罪

在中国,但凡提起具有驾驶乐趣的中型车,“宝马3系”会成为人们脱口而出的第一个回答。凭借着历代车型的积累,以及后驱平台在运动性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得宝马3系一直以来,都是同级别运动取向车型里当之无愧的标杆。“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宝马3系为了效仿奔驰C-Class,加深营造豪华感的功力,以实现利润销量两不误的目的,换代之后把大量成本投入到了内外饰的设计上。为了兼顾生产成本,其动态方面的表现自然也出现了实质性的退步,可谓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宝马3系牺牲操控性,从而更好地迎合市场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皆因国内消费者在选择购买豪华中型车时,往往只会将其豪华属性是否足够强,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但是随着汽车市场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一小部分家境殷实的年轻消费者,不仅对车辆内外饰的设计有着个性的追求,对所购车辆的动力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在设计豪华但操控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新款3系,无法成为目标的情况下,这类消费者又能选择哪些车型呢?从各方面硬件条件来看,捷豹XEL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其惨淡的市场表现却不禁让笔者产生了思考,XEL到底是在哪些方面,没有达到消费者的要求呢?早在年,XEL的原生车型XE就以进口的方式进入了中国。XE在内外饰的设计上,沿用了捷豹的旗舰车型XJ的风格,无论是优雅的前脸、运动感十足的车身造型,还是独特的旋钮换挡,都令XE成为了众多国人、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目标。但是XE高昂的价格以及狭窄的车内空间,劝退了大部分把性价比和空间视为重中之重的国内消费者,使得XE成为了人们眼中“可望不可及”的车型,只有极少数有着捷豹情怀且“不差钱”的客户为其买单。在奇瑞和捷豹路虎组建了合资生产的公司之后,“只可远观”的XE成为了被改造的对象,于是XEL在年底上市了。XEL在沿用XE的内外饰设计、其加长了轴距的基础上,并没有在性能的配置上偷工减料。包括捷豹引以为傲的全铝车身、与跑车F-Type一脉相承的双叉臂式前悬挂系统以及接近50:50的前后重量配比,都令XEL在操控性方面的变现不弱于一众竞品。按理说,空间更大、价格更低、保持了外观和性能优势的XEL,有很大几率能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由于捷豹盲目自信,上市一年内不提供任何终端优惠,而同样强调运动且早已加长的对手,包括当时濒临换代的宝马3系、凯迪拉克ATS-L,都在以7-8折的优惠进行“甩卖”,导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XEL,如撞了南墙一般头破血流。在前线节节败退的XEL,也没有得到自家阵营的支持。比其更早国产化的XFL,作为高一级的车型,理应充当“急先锋”,帮助捷豹巩固其作为豪华品牌的高端形象,从而替XEL的上市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料捷豹为了快速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已经有“56E”(宝马5系、奥迪A6L、奔驰E级)在中大型豪华轿车地位不可动摇的情况下,急迫地在XFL上采用了“以价换量”的市场战略,上市仅仅一年便将终端价格下探到了30万以内的水平;国内消费者也因此加深了,对其“七折豹”的品牌印象。虽说“低价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豪华品牌来说,品牌形象一旦与“打折”挂钩,对旗下的车型是百害而无一利的。XEL就是“受害者”之一,作为一台全新上市的豪华中型车,在价格方面保持高姿态并无问题,但是品牌形象的下降使其不能独善其身,导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它,只能跟随“家道中落”的捷豹阵营曳尾途中。满足了消费者对外观和性能要求的XEL,却因定价与品牌形象的问题,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尽管捷豹在年初放开了市场优惠,XEL还是只能在销量榜的底层徘徊,皆因其一直摘不掉的“维修保养费用高”的帽子。XEL使用的是捷豹自主研发的INGENIUM系列发动机,每次都需要添加高达7L的机油,而以宝马3系为例的同级别车型,只需要添加5L左右。加上其全铝车身的维修成本过高、零配件偏贵,使得XEL成为了消费者眼中“养不起”、“修不起”的典型代表。结语:当宝马3系通过换代的改变,吃上了国内市场的“加价火锅”之时,被品牌形象和维修保养所拖累的XEL,只能依靠“火锅底料”一般的市场优惠为生。在众多与XEL近况相似的车型,纷纷通过更新换代以求“重生”的情况下,XEL选择了年底或明年年初,换装三缸发动机进行改款。此举在笔者看来,是希望降低XEL的成本,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加大市场的优惠力度以提高销量。但在捷豹的品牌形象每况愈下、无法与奔驰相提并论的今天,换装三缸发动机是急病乱投医的表现,并很有可能成为压死XEL的最后一根稻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baozx.com/jbbj/7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