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记分享隐秘的英国汽车品牌没落史

曾经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时代

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在工业时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汽车工业上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文化底蕴。

英国的汽车品牌更是大大小小、十分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汽车品牌至少有个以上。

年,苏格兰工程师亚历山大·威尔逊在沃克斯豪尔地区建立了一个以生产蒸汽机和船厂的相关零件为主的工厂,也就是沃克斯豪尔的前身,这比卡尔·本茨设计的第一辆车还早了数年。

后续诞生的罗孚汽车、劳斯莱斯、宾利、捷豹等等,都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纷纷涌现,许多品牌成为了至今依然经典的豪华车。

例如代表着世界最高造车水准的劳斯莱斯,现如今仍有超过50%的劳斯莱斯在道路上驰骋,可见其质量和工艺。

例如曾经是劳斯莱斯账下当过小弟,但说起宾利,依然是世界上最奢华的汽车之一,人们也会记起当年宾利在赛车场上的英姿飒爽。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英国车随便拿过来一个皆有故事可说,随便看一台都像是在欣赏艺术品。

英国汽车真正的发展,是二战之后,因为英国本土工业在二战中受到的破坏较小,快速恢复了元气,逐渐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英系车根本不是汽车,是艺术品?

英系车呢?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高贵。

英国人似乎对汽车设计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就像意大利人天生会造超跑一样。

无论是豪华车,还是超级跑车,甚至平民的小车,都散发着独有的气质。

这种独特的文化,其实来源于英国的绅士文化。

简单说,这是一种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个阶层观念融合而成的主流社会文化,在这潜移默化中,逐渐融入了英国人的民族特质和社会风气。

他们追求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人格,坚韧、礼貌、勇敢、谦虚、含蓄、深沉,风度不凡。

这样的绅士文化基础,也潜移默化到了他们的汽车工业上。

英系车命中注定没落?

英国车的特质,既决定了它保留着别人难以企及的气质,也造就了它衰败的必然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聊点艺术以外的事情。

当年福特之所以一鸣惊人,就是因为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作业,这样先进的工艺使得当时福特生产的T型车的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却远高其他车厂。

产量又高,价格又便宜,你说跟谁说理去?

但英国人显然不为所动,他们依然抱着鄙夷的态度:流水线下来的汽车有灵魂吗?

没有经过双手触摸的汽车怎么和人们产生共鸣呢?冷冰冰的机器不是我们想要的!

但就这种便宜的汽车,对当时还是富人玩具的汽车产业来说是一次伟大的变革,福特笑眯眯的让普通大众也能开的上汽车,享受工业革命的硕果。

买单的人自然络绎不绝,福特数钱数到手软,不知道此时的英国人眼不眼红,反正他们还是无动于衷。

其实话说回来,在某种程度上,流水线生产也的确缺失了一些东西,不然福特当年也不会动收购法拉利的念头,也就不会有后来的GT40在勒芒的传奇故事了。

插句题外话,在汽车这点上,意大利人还真的更像英国人而不是轴心国的两个盟友。

就这样,英国人眼睁睁的看着许多竞争对手不断的占领市场,却仍然如痴如醉的沉醉于宛如艺术品的汽车手工打造大法。

于是,在劳斯莱斯、宾利登顶世界豪华车之巅的同时,台下的掌声和欢呼更像是一种讽刺。

因为,这两个流淌着英国贵族血统的超奢华汽车品牌,一个被宝马收购、一个被大众招致麾下,据小道消息称,大众当初收购宾利完全是觊觎宾利的内饰木纹工艺。

除此之外,路虎捷豹在印度吃上了咖喱;名爵、路特斯兜兜转转落户神州大地;MINI和劳斯在德国共同服侍一个主人……

另外,汽车产业的投资巨大,研发生产都是大规模密集型劳动产业。

后知后觉的英国汽车品牌着急了,开始寻求依靠供应商体系来制造汽车,以期降低成本和开发费用。

但之后路虎捷豹汽车等等曝出的不稳定的质量和品控的经历,也已经证明这点存在着巨大的弊端,曲线救国行不通。

如果这些先辈能够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真想领着他们看看世界级大佬丰田汽车到底是怎么造车致富的。

压死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

英国政府的各项政策,对于英国汽车的发展是刀刀致命,对英国的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品牌,实行了高昂的关税保护。

紧接着,50年代初期,英国开始实行分期付款赊销政策。

但英国作为进口国,为了改善国际外汇收支平衡,政府采取了支持出口的相关政策。

这样的政策设定,使得英国本土的汽车需求时高时低,众多车厂在变动中根本摸不清国内需求,更不敢大规模投资和增产,时间一长,利润率直线下滑。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越是发达,污染也越严重,作为老牌工业国家的英国,也无法避免这个问题(伦敦因此得名“雾都”)。

再者,实业在当时被英国视为需要摈弃的过时产业,快速发展金融业才是重中之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两者殊途同归,这几乎将汽车产业赶尽杀绝,所以后来众多汽车品牌被迫出售也是情理之中了。

这一切,正如当初“毁灭”辉煌的英国汽车一样,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baozx.com/jblh/7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