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近两年市场上最火爆的主角是新能源车,但在观感上,路上奔驰、宝马、雷克萨斯之类的豪车数量越来越多。
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股价变化看,也完全符合观察到的情况。
奔驰、宝马等豪车车企的股价都处在长周期的高位,与之相对应的是良好的经营数据:
年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全球销量分别为.27万辆、.83万辆、98.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58%、39.94%、38.8%,这些数字意味着德系三豪车的市场表现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豪车经销商的经营表现甚至要更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升控股(HK:)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了50.10%,净利润同比增长了61.26%,创下了年以来最好的市场表现。
目前其市值已经超过亿港币,在过去一年的累计涨幅超过了40%,在过去五六年的时间里市值最高涨幅在30倍左右。
中升控股股价表现(年至今)
这些国际大牌豪车的爆卖,除了和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有些“违和感”之外,也和国内的整体消费状况不太相符: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年各项消费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年春季之后,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再次下滑。
但作为可选消费中数额、规模最大的消费品,豪华汽车的消费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呈现出比较强势的增长。这是我国消费领域里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了隐藏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01、广汇VS中升:对比明显经销品牌的不同,最终带给了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经营表现。
过去多年,中升控股在国内汽车经销商中规模只能排第二。
其年全年的收入总计为.48亿元,距离老大广汇汽车(SH:)亿元的收入已经一步之遥。到年中报,中升控股.61亿元的收入已经超越广汇汽车的.4亿元,暂时登顶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冠军。
同为国内头部的汽车经销商,两家公司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经销品牌的差异。
广汇汽车标榜超豪华、豪华车和中高端车品牌的全覆盖,除了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和保时捷等超高端品牌之外,布局了国内外50多个不同档次的乘用车品牌,在全国个城市开了家4S店;
相比之下,中升控股的销售品牌更加聚焦,主要集中在日系品牌和德系豪华车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丰田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和德国梅赛德斯-奔驰。
年的数据显示,日系车和德系车分别占据中国市场的24.8%和25.7%,两者总和达到50.5%,超过国内销量的一半。
在日系车中,最豪华的雷克萨斯品牌表现一枝独秀,年全年销售了23.55万辆,同比年增长15.78%,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加上德系三巨头一贯的优良表现,中升控股的业绩自然水涨船高。
广汇汽车虽然拥有一些超豪华品牌的销售渠道,但这部分业务整体的市场规模空间不大,相比日系、德系豪华品牌同时兼顾市场空间和增长速度,有明显不同。
经销品牌的不同,最终带给了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经营表现。
越来越赚钱的中升控股,已着手降低自己的资产负债率,这个数字已从年的66.7%下降到年中报的56.05%。相比之下,广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一截。
对于原本需要大量借贷经营的汽车销售行业来说,少借钱可以节省不少的财务成本,让盈利数据表现更加亮眼,并最终放大到市值上。
02、4S店不过时绝大多数的豪车仍然是从线下4S店渠道卖出去的。
在豪华车热销的历史时期里,中升控股成了最核心的受益者。
年是中升控股历史上的转折点。中升控股完全抓住了中国豪车市场爆发的机会。这一年,奔驰国内销售额增长28%,捷豹路虎增长31%,凯迪拉克45.9%,林肯%,雷克萨斯25.6%......
中升控股在年赚了20.4亿元,同比年大涨.2%。更重要的是,从那之后这家公司保持住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业绩起爆的同时,中升控股的股价开始了头也不回的上涨之旅。自年1月到年9月五年半的时间里,其股价涨幅接近30倍,成为香港市场长期股价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
年7月,中升控股获得了来自张磊的认可,与高瓴旗下基金公司订立认购协议,高瓴以29.95亿港元认购.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
经过了几十倍上涨之后,中升仍然可以获得顶尖机构投资者的下注。但广汇的情况就显得不那么乐观:收入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广汇汽车的市值长期徘徊在亿元左右,近期经过了一波快速上涨之后,仍然没有超过亿元。
汽车经销商被给出低估值,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创新型汽车销售方式的出现。4S店这种传统模式已显得有些“老土”,特别是对于青睐新能源品牌汽车的消费者而言。
“造车新势力”更倾向于用新的方式进行车辆销售:在商业中心设置展厅门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