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捷豹路虎入华的第八年。
捷豹路虎中国作为一家年轻的合资公司,自年选择与奇瑞合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便急不可耐的在华开启扩张之路,意欲打破BBA固有的格局。但是捷豹路虎应深知,合资这条路通常都不好走,背靠奇瑞这棵大树亦不好乘凉。
内忧之下捷豹路虎国产之路并不顺畅
国产后“三剑客”未能提振捷豹路虎的销售业绩
奇瑞是所有自主品牌中,整车技术实力最强的传统车企,捷豹路虎选择与之合资正是因为需要奇瑞的发动机技术,奇瑞也需要捷豹路虎在高端品牌运营方面的经验。二者各取所需,意在实现双赢。
但是,就联姻后共同生产的第一款车——国产极光的销量来看,捷豹路虎的国产计划才刚落地就失败了,自年国产极光上市之初就因定价过高、变速箱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导致在华销量暴跌,即便是大幅度降价也少有人问津,国产前进口极光加价难提车的辉煌不再。之后推出的第二款国产车型—路虎发现神行也未能提振销量,依旧在中国市场遭遇销量“滑铁卢”。而去年7月上市的揽胜星脉,仍然没逃出销量惨淡的魔咒,年单月最高销量从未超过三位数,最惨淡时单月最低销量仅有23辆。
(年揽胜星脉月销量)
(年竞品车型月销量单位:辆)
如今捷豹路虎全球销量持续低迷,虽然在濒死边缘徘徊的捷豹路虎靠着中国汽车市场富足的奶水勉强捡回一条命,中国成为其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然而诸如国产车型开局不利、频繁人事调整导致管理模式混乱等问题成为捷豹路虎在华发展的绊脚石。更给捷豹路虎中国的历任管理者带来严峻的考验。已经在中国市场严重偏离轨道的捷豹路虎正陷入囹圄窘境。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捷豹路虎寻路自救迫在眉睫。
市场遇冷:你知道捷豹F-PACE吗?
为改变现状,走出困境,捷豹路虎在产品方面做了很多调整,捷豹品牌首款SUV车型——F-PACE应运而生,并被寄予厚望。不过让捷豹路虎没想到的是,F-PACE的问世还是没能打开中国市场,更新换代后的款F-PACE同样没有引起较大反响。等上市初期的热度一过,就如石沉大海,连一丝涟漪也没有了。捷豹路虎“错位布局”策略落败。
燃油车销量不佳发力新能源寻找新机遇
眼下,受到环境因素以及将于年正式落地实施的“双积分”政策法规的影响,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均在开发新能源技术,捷豹路虎同样有所布局,顺势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
与诸多受政策影响艰难转身的跨国车企不同,或许是因为之前燃油车的销量本身就比较少,捷豹路虎在布局新能源层面反而显得积极乐观。捷豹路虎全球CEO已经在多个公开场合表态称,年以后捷豹路虎投放的新车型都会有电动车车型选择,从插电混合动力到轻混再到纯电动车都会做。似乎把研发新能源汽车看作一个全新的发力点。
在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捷豹路虎首款纯电动SUV——捷豹I-PACE上市,试图打破高端纯电动SUV市场特斯拉MODELX的垄断地位。不过鉴于捷豹路虎早前惨淡的销售业绩,以及屡被诟病的质量问题,I-PACE的实际销量如何,只能由市场检验。
如果这次布局新能源层面战略再有失误,再三错失机遇的捷豹路虎恐怕真要被市场淘汰,到时甚至连哭泣的时间都没有。
外患重重捷豹路虎与奇瑞合资风波不断
接踵而至的打击让捷豹路虎的内心焦灼不安,近年来种种人事变动的大动作多少与此有关。回顾捷豹路虎与奇瑞的合资之路,明为合作,实则为暗斗。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捷豹路虎与奇瑞捷豹路虎之间的人事风波就没有停过。相信很多媒体人至今对年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朱国华离职一事记忆犹新。虽然奇瑞官方辟谣其辞职原因并非内斗,但依然有媒体对其中细节存有疑问。
中国人、英国人再加上印度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势必影响其决策、定位以及执行能力。原本为保证双方共同利益、协调销售工作而成立的IMSS(奇瑞捷豹路虎与捷豹路虎中国成立的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矛盾不断,年总裁陆逸主动请辞后其职位空缺时间长达一年半之久。陆逸的离开说明双方当时就销售话语权归属问题的争论矛盾达到顶峰。
联合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机构高管为何频频换人?中外方之间的若干博弈令人深思。
潘庆的“鸡汤”和他的“理想”——难实现
高层频繁的人事调整并没有让处于市场边缘的捷豹路虎销量逆势上扬。即便是年潘庆成为首个中国区总裁后,也未能带领捷豹路虎顺利驶入国产化后的“高速公路”。反观捷豹路虎年3月份仅11%的市场增速,可以说是二线豪华品牌中最低的,落后于雷克萨斯和凯迪拉克。
(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国总裁及奇瑞捷豹路虎董事潘庆)
而潘庆对此的解释则是:“速度和销量并不是衡量业绩的唯一指标,要将眼光放长远,不拘泥于眼前的销量,要为塑造一个百年企业,或者是一个百年的成功案例去努力。”此外,他还表示“年之后捷豹路虎推出的平台将会与现在具有完全不同的颠覆式变化。”潘庆信心满满的为捷豹路虎绘制了一张美好的蓝图,似乎完全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干扰。殊不知长期走下坡路的捷豹路虎早已是内忧外患。对捷豹路虎而言,先解决眼前的市场困境远比一张“鸡汤式”的PPT来得实在。
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潘庆正式晒出的成绩单,但他也不是只谈理想,为使捷豹路虎中国成为集研发、采购、生产、产品、品牌、体验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7+1”全球化产业基地,潘庆着实费了不少功夫。据悉,年潘庆刚上任时,捷豹路虎在研发方面的投资金额投资达34亿英镑(约合亿元人民币),而捷豹路虎在的全年财年盈利才33.1亿英镑,可以说研发投入的资金比总盈利额还要高。
另外,为使捷豹路虎全球业务得以为更快、更好的展开,捷豹路虎还在全球召集媒介业务比稿,最终电通集团越过群雄成为其全球媒介代理商。据估计,捷豹路虎在全球媒介上的花费约5亿美元。而电通集团能拿下这笔大单,背后似乎另有深意。据之前服务过捷豹路虎的代理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年底捷豹路虎全球代理招标时,第一中标公司并非电通,只因捷豹路虎中国市场的负责人对电通十分中意,通过系列手段、关系,最终才花落电通。(关于此条线索,我们的记者团队正在跟进了解中,如有最新进展会及时报道。)
如此巨额研发投入之下,我们明显看到了潘庆欲带领捷豹路虎中国奋起直追的“野心”。只不过——野心太早说出来,容易被人笑话。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下,捷豹路虎这只困兽正负重前行。能否破局迎来黎明前的曙光还是未知,而潘庆更不愿成为捷豹路虎的“守夜人”。
捷豹路虎如何破局?
作为曾经的二线豪华品牌销量之王,如果用“大起大落”来形容捷豹路虎近几年的境遇,明显是“落”多了些。年是捷豹路虎持续推进国产化的关键阶段,捷豹路虎有5款新车投放市场:国产捷豹XEL、全新捷豹E-PACE、豹纯电动跑车型SUVI-PACE以及路虎全新揽胜系列,可以说是阵容强大。然而,想在竞争激烈的中高端豪华车市场分一块大蛋糕并非易事,未来之路,捷豹路虎能否迎头赶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